健康養身★注意!10種入睡方法讓你一夜老十歲!這是最傷害身體的睡眠方式!(一定要看,歡迎分享)

注意!10種入睡方法讓你一夜老十歲!這是最傷害身體的睡眠方式!(一定要看,歡迎分享)

【1.微醉入睡】
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如今年輕女性的夜生活較為豐富,特別是一些職業女性的應酬較多,常會伴著微醉入睡。據醫學研究表明,睡前飲酒入睡後易出現窒息,一般每晚2次左右,每次窒息約10分鐘。長久如此,人容易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等疾病。

【2.睡前生氣】
睡前生氣發怒,會使人心跳加快,呼吸急促,思緒萬千,以致難以入睡。 3.睡前飽餐睡前吃得過飽,胃腸要加緊消化,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。大腦有興奮點,人便不能安然入睡,正如中醫所說“胃不和,則臥不安”。

【3.睡前飽餐】
睡前吃得過飽,胃腸要加緊消化,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。大腦有興奮點,人便不能安然入睡,正如中醫所說“胃不和,則臥不安”。


【4.相對而睡】
有的家人如夫妻、母子等,常常相對而睡。這會導致一方吸入的氣體大多是對方呼出的廢氣,大腦缺少新鮮的氧氣或是氧氣供應不足,也易造成失眠、多夢,醒後頭暈乏力,精神萎靡。由於每個人的睡覺習性不一樣,拉被子,蹬腿,打呼嚕等,易造成被子滑落,感冒著涼,影響睡眠。

【5.露肩而睡】
有些人睡覺習慣把肩露在被子外面,殊不知冬天天氣寒冷,風寒極易入侵人體肩關節,導致局部經絡骨節氣血瘀滯,不易流通,造成風濕,關節炎,關節酸脹疼痛。受風寒侵襲也易造成感冒,流鼻涕,引起呼吸不暢,頭暈頭痛。

【6.帶妝睡覺】
一些女性,特別是青年女性睡覺前不卸妝。皮膚上殘留的化妝品堵塞毛孔,造成汗腺分泌障礙,不僅容易誘髮粉刺,而且時間長了還會損傷皮膚,使其衰老速度加快。

【7.帶胸罩入睡】
胸罩對乳房是起保護作用的,但戴胸罩入睡則會招來疾病,特別是誘髮乳腺腫瘤。專家研究發現,每天戴胸罩超過17小時的女性,患乳腺腫瘤的危險比短時間戴胸罩或不戴胸罩者高20倍以上,這是因為乳房長時間受壓,淋巴回流受阻,有害物質滯留乳房的結果。

【8.帶飾物入睡】
一些女性在睡覺時沒有摘卸飾物的習慣,這是很危險的。其一,一些飾物是金屬的,長期對皮膚磨損,不知不覺中會引起慢性吸收以至蓄積中毒(如鋁中毒等);其二,一些有夜光作用的飾物會產生鐳輻射,量雖微弱但長時間的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;其三,帶飾物睡覺會阻礙機體的循環,不利新陳代謝,這也是帶飾品的局部皮膚容易老化的原因。

【9.看著電視入睡】
因為你在起居室看著電視睡著好像很自然,所以許多人就在床上看電視希望能幫助我們睡著。但是要是我們這麼做了,我們不久後就會醒來。這將建立一個惡性循環使得劣質睡眠被加深。幾年來,我有很多病人失眠是出於這種狀況。建議把電視搬出臥室,別再床上看電視,床只能和睡覺聯繫在一起。

【10.睡前飲茶】
茶葉中含有咖啡鹼等物質,這些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,使人興奮。睡前喝茶,特別是濃茶,更會讓人不易入睡。

注意!10種入睡方法讓你一夜老十歲!這是最傷害身體的睡眠方式!(一定要看,歡迎分享)

歡迎分享~~~~~~~~~~~~~~

 

其他閱讀:

重要!晚上熄燈後千萬不要看手機,

否則後悔莫及阿!請愛惜您的眼睛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59705

相關推薦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根據醫學研究,50歲以上罹患大腸直腸癌比例有逐年上升趨勢,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,像是低纖飲食、抽菸、肥胖、家族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。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陳柏全醫師指出,大腸直腸癌排名國人癌症死因第三名,為此衛福部大力推廣糞便潛血篩檢,就是希望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,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NOW健康 編譯組/外電報導】根據刊登在《英國醫學期刊》(BMJ)上的1篇研究發現,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,特別是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人。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值為100至125mg/dL,口服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達140至199mg/dL,或是糖化血色素達5.7至6.4%之間。預計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NOW健康 陳敬哲/台北報導】一到暑假經常是孩子近視或加深度數高峰,等到開學回到學校,發現看不太到黑板,就醫檢查才發現,近視度數突升200或300度,臨床醫師觀察,天氣熱讓孩子不想出門,加上長時間近距離看3C用品可能是主要關鍵,醫師提醒家長在最好管理妥善管理孩子用眼時間外,及時就醫也能降低持續惡化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NOW健康 王澍清/台中報導】近日40歲住台中的謝先生,在升級當了爸爸後,每天到家的第1件事情就是抱小孩,因為姿勢不正確的關係,使得前臂外側痠痛,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,每當小孩討抱時也只得忍痛拒絕。起先透過貼藥布、各式按摩、整復推拿等方式治療皆不見效,改透過乾針治療後,謝先生網球肘症狀大幅改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